《独奏心声》第八期—优秀来稿

发布者: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15-12-24浏览次数:258

                              优秀文章欣赏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

周国平

使一种交往具有价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价值。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交往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

社会是一个使人性复杂化的领域。当然,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但是,也没有人必须为了社会放弃自己的心灵生活。对于那些精神本能强烈的人来说,节制社会交往和简化社会关系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

对于人际关系,我们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们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们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凡是顶着友谊名义的利益之交,最后没有不破裂的,到头来还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为友谊的脆弱大表义愤。其实,关友谊什么事呢,所谓友谊一开始就是假的,不过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罢了。今天的人们给了它一个恰当的名称,叫感情投资,这就比较诚实了,我希望人们更诚实一步,在投资时把自己的利润指标也通知被投资方。

从一个人如何与人交往,尤能见出他的做人。这倒不在于人缘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种人际关系是否和睦。人缘好可能是因为性格随和,也可能是因为做人圆滑,本身不能说明问题。在与人交往上,孔子最强调一个“信”字。待人是否诚实无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一个人哪怕朋友遍天下,只要他对其中一个朋友有背信弃义的行径,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他是否真爱朋友,因为一旦他认为必要,他同样会背叛其他的朋友。“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在一次长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称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没有旅伴,最坏是有一个不称心的旅伴。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 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一米阳光

财务Q1541 黄逸雯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一个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有情感,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最珍贵的,却也是最危险的。因为有思想,有情感,所以我们会羞愧,会伤心,也会绝望。但是,思想并不止让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不止让我们尝尽这世间的苦痛与辛酸,更让我们能感受到欢乐与喜悦,让我们真正感知到这世间的一切,并感激着我们所拥有的人生。虽然人生有悲有喜,但是只要我们的心里还保有一米阳光,那我们就永远不会被黑暗侵蚀.

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那么多不如意的地方,再阳光的心中都会有黑暗,有时候我们总会在消极的情绪中,也许你也曾想过,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为什么生而为人,为什么要经历这生活的种种,然而,不管你的心中充满了多少个阴暗的角落,但只要你的心中还有一米阳光,你的生活就总会有光明和欢乐。


杨绛先生在文革时期被分去扫厕所,却能在那腌臜恶臭的环境下与钱钟书先生互通书信,我相信,她的心中也一定有那一米阳光,让她能够在人生的黑暗期仍能守住心中的阳光,我知道,在那种令人绝望的时代,她不是神,自然也曾在痛苦中迷茫过,也曾伤心失意过,但她却挺了过来,没有像许多学者那样自杀来告别这个让他们失望的世界,是因为她知道,黑暗的存在,是因为背后有光明!她的心中始终有那一米阳光,让她在一次次的绝望中始终坚强如一,因为她对光明仍有期望,对生活依旧怀着激情。

而我们呢,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在拥挤的人群中夹缝求生,在疲于奔命的工作中无法喘息,在时代洪流的吞没下,在机械巨兽的血盆大口中,苦苦挣扎,不想被时代淘汰,有时会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这么累的活着,拥有思想,却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这时,那一米阳光总会熠熠生光,驱散光明。或许,那是你家人温暖的笑,是你父亲宽厚的手掌,是你朋友关切的问候,是你爱人眷恋的眼神,不管是什么,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个人,一件事会成为你心中的那一米阳光,在你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为你驱散黑暗。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一米阳光,让你在人生路上止步不前时有力量继续走下去。



何来何往

资产Q1541吴浃异

    喜欢汪峰那一首勇敢的心所唱到:“我不过是一只小小鸟,在找寻家的方向。”

    拥有翅膀的鸟儿啊,自由飞翔,却也难以在浩瀚的天地间找得家的方向。

而苍茫的人世间,试问我们火热身躯中的那一颗怦然跳动的心又该何来何往……

红尘斑驳,我们的心被三千烦恼丝所束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不敢表现自己,不敢特立独行,变得战战兢兢,深怕与众人的不同会被视为异类。于是渐渐的那一颗充满活力的心逐渐麻木,梦想也被城市的尘埃掩埋。面对倒地的老人,人们选择漠视,冷漠的走过,你看着倒地的老人呻吟着,那苍老的躯体那么轻,那么轻,蜷缩着……想着有一天你的父母抑或更久以后年迈的你倒在地上,也是那副凄惨的光景。你不忍!你想要上前,但那股冲动还是被决然抑制了。因为人们选择了漠然,那么自己也选择漠然吧,少些事吧。


在中国人的身上从来都不缺少从众心理,似乎喜欢在做任何事前都要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孩子从小便常被父母如此教导:“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我们也便潜移默化的以别人的尺标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但我们终究不是生活在别人的眼中,我们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场模仿秀,我们应有属于自己平凡中的不平凡。

遇到一件事物,我们往往主观上便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一股冲动。但往往却又想看看大家是怎么处理的,生怕自己成为异类,四处张望,犹疑不决!最终摒弃了自己的意愿。但其实如果是对的便不必在意走周围的人如何如何,自己谨守本心,遵从内心的的召唤,去做便是。

我们火热身躯中的那一颗怦然跳动的心必定是从容而自在的,不要让心被束缚,蒙上了尘世的灰。

“生而为人,忙于人类的事物本无可非议,重要的是保持心的从容。”

我相信,一颗从容的心灵,纵使天地浩大,也自有一处它的去处。

(哲学家周国平在《何来何往——平凡生活的心灵书》中围绕“人生价值” “精神的寻找” “人之常情”等人生诸多疑惑,悟生死,勘得失,在浮躁尘世中安抚我们的心灵,与生活中获得自信和安乐。)



                                                         论时代文艺

ACCAQ1541 王樱

不得不承认,现在并不是一个文艺的好时代。

文艺的好时代,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乱世文学,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兴,譬如魏晋南北朝文学那悲剧性基调的集体爆发。二来是物质的高度发达,大家衣食无忧了,终于开始有闲心来琢磨自己的精神境界,于是迎来精神文明的发达,虽然有可能会缺少一些沉郁顿挫,但文艺工作者们至少都能找到受众群体并且赖以为生。前者普罗大众祈祷不要再来,后者我们还远远没到。

于是夹在中间的这一代,略显促狭。我们这一代的文艺,何来何往,何去何从,我们的存在感何在,有什么经典可以留给后代,有什么办法不让我们消弭在文学的长河?

标榜自己热爱文学的人,不知从何时养成了这种思维:凡古必好,凡古必粹。至于创作,甚至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向经典致敬,似乎全民族都时刻沉浸在回想过去的气氛当中,创新?当然有,只是畏畏缩缩,断断续续,似乎永远都不敢逃离出定式的框架。

种思维嘛,也的确是部分的事实。看看作协名单就知道,目前70年代的作家还没有掌握大多数的话语权。

于是开始说最好的致敬是推翻。

如果不是全面推翻,那么我们还如何创造新生?如若不然,我们还是会在过去的空气里徘徊不前,甚至预言网络文学要压倒传统文学,二次元动漫轻小说未必不能成为主力军,不然我们还能留什么给后人?

可是不管留什么,容许百家争鸣是谓王道,形式是次要的,思想文明是要进步的,每一种存留,都势必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其实那些认同传统文学,经典著作的人们,也许他们只是不喜欢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生代话语系统,他们只是反感这个泛娱乐化时代的浮夸。

还是王国维说的好“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光彩,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时代的特质,一代一代的文学作品的美感特质也是不同的。如今我们把诗词并在一起说,可是在词最早发源的时候,我们批驳这个题材的不入流,词的美感特质,也是经过后人一代一代的努力改变,发掘出来的,我们说“唐诗宋词”,也是暗暗承认了宋代词的光辉比诗闪耀。

再说远一点,人总是受了时代的局限性。不仅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也会有相应的文学批评。我们存在于哪个时代,自然而然会有相符的观念与看法,否则岂不是辜负了这个时代吗?所以闻一多盛赞《春江花月夜》,乍听之下我们要为李诗杜诗抱不平,实际上不是没有道理,凡是超越了时代局限性的人,自然要得到不凡的褒奖。

不过,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界限就真的那么清晰吗?传统文学代表的是厚重,雅致,严肃,批驳网络文学的人,却把一切归咎给传播媒介。这种泛化的概念,太可疑了!窃以为应当指责依赖市场而滋长的快餐文化才是,然而一切浅薄是终将被洗淘滤去的。这两派的对立,也可以说是“雅俗的对立”,但金宇澄的《繁花》的归属之争,也是暴露所谓传统文党自私性最好的证明。

我们一定是会留一点什么给后人的,可并不会拘泥在传统文学或是网络文学,这一代的独特文艺,其实尚不成熟,巨匠在每个时代都会有的,现实并不惨淡,不必厚古薄今,又或许,我们只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黄金时代。




人生苦短,无梦难活

注会Q1543 王淑婷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题记

人生变幻不息,荒芜会变成热闹,繁华会归宿于凄凉,身边的别人和内心的自己,大概都在挣扎着逃出去,只是没有梦想,并不知道该去往何方。

无梦难活。生活总会鞭策我们前进,用挫折,用意外,用失误,用误会,只是没有梦想的人们只能从中分离出悲哀,感叹命运不公。他们忘记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公的时候。之所以对生活感到悲哀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支持你坚强与命运对抗的梦想。

人生的美在于未知,在于你的期待,也在于你的绝望,只是梦想在那个地方,你就隐隐觉得有了战斗的理由,不是为了满足,是为了一份真挚的热爱。我素来羡慕这样的人们,有梦可追,有路至梦。多少年以后,谁还能记得多少往事,记得的大概是曾经为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歇斯底里地疯狂吧!

人生如同湖水,平静的过活也总会有蒸发至尽的遗憾,而梦想则是投至湖水的石子,那些美丽的浪花足以令你铭记于心,慢慢流淌的岁月里,才发现极致的平静原来就是孤独的深海。人生苦短,无梦,难活。

我所能欣赏的,或许不过是三毛的流浪,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守望,海子面朝大海的勇气,所有梦想,都是那么令人难以自拔……

人生有那么多错误,可能大多数人以为从头再去追求是一种难得的勇气,然而我认为卑贱的带着错误继续为梦想努力才是真的勇敢。是梦想给了你坚强的理由——即使有了错误,也要努力把自己过去的疤痕活成一道风景,无需别人欣赏,只需我自己心里知晓。因为,无梦难活。


要有多少勇气走到未知的未来,波谲云诡,要有多少耐力走过生活的荆棘,遍体鳞伤,要有多少激情拥抱自己哪怕平凡的生活,平庸庸碌,这一切,似乎只是一份梦想的距离。

无梦难活,梦想给我们的是面对一切的坦然与果敢。人的一辈子很短,何必在意外部世界怎样看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自己开心快乐最好。“此时,此地,此身”便是如此。有梦的人生才是令自己感动的人生。

你所重复的单调生活在暮年的时候带给你的或许只是自嘲,有梦的日子,每一天每一刻却都深深被珍藏,身陷其中或者乐在生活,只是一个梦想的距离。

愿正值青春的你为了梦想歇斯底里。毕竟,人生苦短,无梦难活。





    这一期心理期刊就告一段落啦,欢迎大家踊跃向本期刊投稿,优秀作品会刊登在期刊《独奏心声》上供大家欣赏噢,下一期内容更加精彩,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