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奏心声》第九期—优秀来稿

发布者:ok138太阳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16-05-12浏览次数:324

  

网络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随着网络的日益深入人心与目前互联网使用带来的大量现实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将传统的研究领域向网上拓展,从而出现了诸如网络社会学、网络政治学、网络经济学之类的边缘学科。心理学亦不示弱,一方面是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借助于网络技术而全面网络化,在今日因特网上获得新生,如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咨询的网络化趋势。另一方面则由于随着赛博空间(Cyberspace)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如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导致心理学开始考虑将网络作为自身的研究内容。将网络作为研究手段与将网络作为研究内容这两者的结合正促进着一门新的学科——网络心理学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 (阳志平,2000)。本文拟就当前国内外网络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作一评价性的回顾。与此同时,在网络时代,更为便捷的国际交流为正开始走向世界的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初步探讨网络心理学的发展对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启示。

一、网络心理学的含义以及主要研究范畴

据笔者统计,目前欧美业已出版网络心理学方面的专著至少已有56本(数据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Yahoo网、美国Amazon网的相关数据整理而得)。目前完全针对网络心理学的专业网站、有影响力的个人网站至少已有86个(根据Yahoo!、Excite、Altavista、CNN、Hotbot、Infoseek、Search、WebCrawler等著名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而得)主题完全针对网络心理学的邮件列表至少已有10个(数据根据上叙网站的资源衔接的列表整理而得)。同时利用美国心理学协会最近开通的专业心理学网上电子文档搜索工具PsyClawer搜索可见,当前涉及到网络心理学的电子文档在1885份以上。目前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专业心理学实验至少在150个以上(数据根据各个网络心理学实验室的实验列表估计)。同时目前还出现了相当专业的网络心理学专刊《网络心理学与行为》。以网络心理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刊物还有《网络社会学》、《CMC》、《网络行为期刊》等刊物。可以说当前网络心理学正在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其它传统的学术刊物亦对网络心理学的发展持有相当的兴趣与热情。在欧美一些相当有影响力,反映一个学科动态的学术刊物,如《美国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心理学新思》都出现了与网络相关的学术论文与学术报告。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的美国对网络心理学的发展更是情有独衷。

然而,正如著名的网络心理学研究者约翰·苏勒博士所言,网络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如同心理学自身研究领域一样宽广与多样化。试图列举出当前网络心理学所涉及到的所有课题是徒劳无功的——几乎心理学的每一分支学科都可以而且正在与网络相结合成为网络心理学自身的研究对象。因此,根据文献,笔者在此仅对网络心理学当前研究涉及到的主要课题予以介绍。

从广义上而言,网络心理学可以指一切与网络相关的心理学研究。首先,网络本身作为一种处理与收集信息的高科技手段,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然造成深刻的冲击。以往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实验法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对应的形式。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苏勒博士所言“因特网为心理学家以及其它行为科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网络是如此迷人,它不只是社会的领域,同时抵达那里是如此的容易。”(Suler,1998)从理论上而言,一名网络心理学研究者仅仅需要上网的基本设备,就可以对网络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同时亦可以借助于网络轻松的与被研究者进行交谈。或者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咨询。因此,目前通过互联网进行观察与访谈的研究者越来越多。最为研究者常用的问卷调查也在互联网上得到新生。美国著名社会科学方法论学者艾尔·巴比在1998年第八次修订他的经典教材《社会研究方法》的“调查法”这一章时,即将网络问卷列为一种比邮寄问卷、电话调查、电脑调查更有前途的一种重要的问卷调查法。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的心理学实验则可以说一直在不断涌现,层出不穷。据笔者保守的估计,目前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专业心理学实验至少在150个以上。(数据根据各个网络心理学实验室的实验列表估计)。由学者Birnbaum编著的两本著作《在因特网上的实验》与《因特网行为研究导论》两本专著更是从理论与实践上系统总结了心理学实验网络化的趋势,而将心理学实验网络化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其次,随着网络空间(Cyberspace)、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快速发展而出现了诸如网络成瘾、网络环境的去抑制特点、虚拟团队的管理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导致心理学开始考虑将网络作为自身的研究内容。对眼前的页面我们作为个体,首先要予以评价,如果满意的话,可能自己有可能呆得更久。这也就是网络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层次:人机交流。在这个层次之上,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促进人机更好的交流,和谐的相处。也就是说,怎样组织、安排、呈现网络信息,才能让受众感到最舒服呢?网页的版面、网站的衔接、广告的位置等系列问题都是颇值考虑的。有关研究指出,在页面布局时,以遵循格式塔心理学原则为宜。在最近的“哪一种网络广告形式最能吸引您点击:”的调查中,59.77%的人认同动画式,而仅有2.05%的人选择插播式广告。在这一层次之上,网络心理学涉及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有:人类工效学;工程心理学,广告心理学等等。

、个体心理层次。越来越的事实表明,网络正在成为一种致瘾物。据调查,广州大中学生上网人数超过8万,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占35%,由上网而对其他事物减少兴趣的占36.2%。曾对网虫进行过详细研究的心.理学家戴维·格林菲尔德指出,在他的病人中,由于迷恋互联网而造成婚姻破裂、有心理问题、花钱毫无节制的人增多了。[22]可以说,国内外越来越的人尤其是青少年陶醉于网络聊天、上网浏览而无法面对真实生活。以致于APA在近期报告Internet Can be as Addicting as Alcohol, Drugs and Gambling中列举了十条症状提醒人们健康上网。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我们的心理学在这个层次上所要做的了。传统心理学关于自我的理解在网络时代遇到极大的挑战。与传统媒介相比,从“读”报纸、“听”广播、 “看”电视到“上”网,网络让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凸现。在今天,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因此,上网者的自我卷入和自我分裂程度前所未有的高。著有《荧幕生活:网络时代的主体性》的MIT心理学教授Sherryturkle剖析网络时代的自我卷入和自我分裂时指出:“比如,你原来很难理解你是存在于你的语言中,或者你的语言决定你的存在面貌,可是在MUD游戏当中一切都变成不言而喻了。你不得不这样做,你的语言就是你的行为,你的语言就是你这个个体。而且你会感觉非常自在。类似地,一个人当他在网上拥有多个ID,或者同时在用5个呢称聊天,多样性这个概念作为用来确定个人身份的一种思考方式,就很容易理解了。……..在网上,人们来回地变动不同的自我,从一个窗口到另一个窗口,在不同的环境中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现他们不同的侧面。”如果研究者不对网络时代的自我进行更为彻底的追问,那么,心理学在网络时代是不尽职的。

似乎当前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网络个体心理,更多的强调了网络的负面作用。其实在这个层次的研究,远远不局限于此。网络对于个体的作用永远是双重的。如何让网络更好的促进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大量的工作期待心理学的参与。

、社会心理层次。英国学者内尔-巴雷特指出:“随着因特网被全世界范围内的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它塑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生态位(Niche)。原始的因特网用户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就一套可接受的行为规范、一个共同的历史和有争议的新达成协议….赛伯族,这个受因特网或者类似系统的影响形成的有共同信仰或人生观的部落,已经因此而存在。” 由于赛伯族、SOHO族、电子隐士的兴起,使得人际接触大量减少,并透过全球电脑网路型构了内尔-巴雷特所言的“虚拟世界”(cyberspace)以及“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当然进一步就会造成虚拟的人际关系。这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事务导致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网络社会置于自己的研究视野之中。

也许一种新科技在初期出现时,人们更容易关注它的负面效应。与心理学在个体心理层次对网络疾病执著的关注类似,当前研究者在此层次上更关注网络所引发的社会心理不良现象。比如网络色情的研究,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儿童犯罪研究中心所作的调查惊人的显示:儿童本身是散播网络色情的始作俑者之一,打破了都是出自恋童癖成人的刻板印象。此外,调查也发现,10-15岁的上网青少年中,20%会定期收到大胆的色情邀约。中国大陆的情况呢?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中国大陆约有157万学生上网,最近一项针对3000名大中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半数学生曾光顾过色情网站,76%的学生沉迷于网路聊天室,另有35%以上的受访者上网玩游戏。围绕网络时代出现与可能出现的不良社会心理反应,如“人际关系的疏离”、“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网络赌博”、“线上隐私权”、“信息代沟”、“信息超载”、“信息焦虑”等问题,心理学在这一层次上将大有作为。但是,鉴于起初的心理学仅仅研究异常心理现象所走的弯路,我们还更应关注网络对于社会的积极影响。

与其他类似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如计算机心理学、传播心理学与电视心理学相比较,可以看出,网络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极其广泛。毫不夸张地讲,当前网络心理学研究将涉及心理学的所有分支学科。在心理学史上含有如此能够融合众多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实质上,这正是网络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基础载体的必然结果。

与以上对网络心理学的定义的宽泛的理解所不同的是,狭义的网络心理学指的是一种强调信息交流观点的心理学研究取向。

众所周知,自人类发明计算机以来,深深的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心理学的影响亦是相当深远。它直接导致了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作为核心观点的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诚如在中国第一次关于互联网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中的讨论时一名哲学家所言:

电脑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两次转折。在实践观上表现为从“主体—客体”两极模式到“主体交往实践”模式的演化逻辑。第一次转变,即从主机型电脑向PC机的转变,实际上是从“大写的主体对客体的实践驾驭模式”到“多元分散的个体主体对各自对象把握模式”的转变。主机型电脑“作为人类头脑的解放工具”,其实践理念主要是凸显中央机集中控制,在实践观上表现为单一的、集中化的、大写的主体(主机)论,即单一、大写的主体对若干客体事件进行信息处理的结构。实践的主题也由此而确定:探索人类大写主体如何以集中化、扩大化的智能方式来有效地改造和把握自然客体,即速度更快,选择度更大,能力更强,范围更广,等等。每一个体在实践方式上受主机控制,因而是不独立、不自主的。而PC机的出现,宣告了主机型电脑的衰落,它破除了单一大写的主体,使无数个体在实践上具有了自主权。然而在实践方式上,PC机仍然照搬主机型实践模式,仍然成为“主体—客体”两极化的实践工具,无数个体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断裂而分散的,因而形成了无数的“个体主体—客体”的两极实践模式。各个体蛰伏一寓,面对PC机及各自的微观对象,作分散孤立地操作。实践的主题是:个体化“主体—客体”关系。像以往人类用“手的延长”即蒸汽机、精密机床来作为征服自然客体的新工具一样,今天人们关注的,是PC机如何尽可能多地替代人脑的功能,加大作为主体征服自然客体新工具的新技术含量。狭义实践观的“主体—客体”两极框架在这里成为PC机应用开发研究的界限,成为人们理解微机革命意义的界限。第二次转向,即全球化互联网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打破了单一或分离的“主体—客体”实践结构,建立了以电脑网络为中介的“主体际”交往实践结构,进而建立了以全球网络交往为轴心的交往社会,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全球化网络时代;创造了新的主题:全球化主体际交往实践。由于将各原先分散孤立的PC机连结起来,形成相互对话的网络,从而使单一的“主体—客体”实践关系退化为网络交往实践关系的一个内在环节。在网络化交往中,每一个参与者不再是单纯的主体或客体,而是处在主体际关系中的交往者。任何主体在网络终端机上的操作都不过是借助于“主体—客体”关系而将自己推入全球性交往关系之中。由此实现了电脑发展史上的“交往实践的转向”。

反映在心理学的研究之上,就是将网络观点引入心理学研究中的研究取向对将人脑与计算机作类比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挑战。广义的网络心理学研究将以自己的广泛的研究而为狭义的网络心理学研究提供支持证据与补充。尽管目前对于网络心理学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在目前的讨论中,我们也更多的是从传统心理学的角度来反思网络,对于“网络心理学”的含义更多的也是从广义的层次上加以理解,对于狭义的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然而,我们相信,在这个后工业文明时代,强调交流,突出对话,凸现多元的研究取向也许更与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的本质相吻合。这也许是心理学发展尤其是中国心理学发展的最大机遇。在网络全面普及之前,中国软件产业不具备与微软等国外软件公司抗衡的实力,如今网络的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开发基于自己的协议的软件产品的可能性。如同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历程一样,心理学作为从西方引进的学科,一直跟在西方研究者之后亦步亦趋。然而随着本土心理学研究取向日益得到众多心理学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人们开始对“建立在白种人、男人、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人视野基础上的关于人类本性的声明与看法产生歧义与反感”(高峰强,2000),我们感觉到建构中国心理学理论的需要。而在以网络为基础所形成的信息时代,西方心理学一直赖以生存的基本的观点,如心理学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受到诸多方面的挑战。可以说,这正是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提供了绝好的机遇。网络心理学作为其中一员,我们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进来,而建构与中国国情吻合的网络心理学理论

  

  

不回头的路

财务Q1542叶晋玉

我们向往过去,因为它流逝了所有倾情的追求,沉淀了所有美好的回忆,定格了青葱的瞬间,但是,请不要将它渲染的惊天动地,你可以为它动情,却不能一味依赖。

人生在世,很多事不论成败,它都有学习的价值,失败往往比成功来得更可贵,我们只求一个货真价实罢了。在哪一条路上,心要够决,就不怕一路走到黑,因为我们知道,背后就是阳光,所以选择不回头。

有时候,回省自己的过去,长大了才知道小时候的美妙,出来了才知道家里的温暖,看到死亡,才晓得活着真好,看到垂暮之年,才晓得年轻真好,人生之路的每一步,做抉择的我们会把它交给命运的千回百转。

曾何春而何秋,亦忘朝而忘暮。

在走向大学的这条路上,我难以忘怀的是我的高三时光,它充满了风雨,写满了雷电,写满了我内心的渴望,那个时候,没有时间伤春悲秋,没有时间多愁善感,但是每个人都很积极,很热切,有烧不掉的热情,一波又一波。大家忙余之暇,都会探讨着自己向往的大学,自己绚丽的未来,那一路,我们走的很坎坷,但任谁也阻拦不了嘴角洋溢灿烂的微笑。

那个时候的老师,激励我们以最大的潜力,哪怕离高考只有一天,都来得及,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来不及,就不学了吗?怎么可能,我怎么舍得放弃自己,怎么舍得辜负母亲的目送,父亲的沉重。有苦,有难,我们就更要有说有笑,谁怕?人的确可以有无限的潜力,若是以现在看从前。我们所受的苦,都将成为我们的礼物。那一年,心无旁骛,是最美的时光,那么的美不胜收。

那些个少年梦事,当真是旋若晨风。

那时候的成绩起起沉沉,于是,没有跌落,就不会懂得一些东西。没有伤口,又怎么长的出翅膀,我把自己变成一抹阳光,照亮自己的未来,梦想做成飞翔的羽翼,清醒而不盲目,知足而不满足,一直很坚定的相信自己终将抵达理想的地方。

于是,那时候的时间从来不够用,好像只要我把时间荒废了,时间就可以把我荒废了。不是没有过分崩离析,也不是没有过茫然失措。还记得,晚自习回到寝室时,室友倒头低在床上,泫然若泣,故又哭喊“我坚持不下去了,太难了!”“太难了。”“我熬不下去了。”所有人都过去安慰她,使出浑身解数,与其说是安慰她,不如说是安慰我们自己来的好,谁都不愿意辜负时光,更怕被时光辜负。如今回首,当时觉得挺不过去的,时间终会教会我们怎么和它握手言和。

当我走过的路渐渐漫远,双眸注视的东西渐渐繁多,深情一跃到了大学,曾经的磨折和信念却不曾变。刘墉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里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目标,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多么像我现在要走的路,这个过程没有时间限制,只要我想,只要我想我的未来里有我,有他们,这世界,我来了,这条路上若是有墙,我就破墙而出,若是有河,我就造船而过。我不怕停下,甚至不怕走错路,只怕自己忘了自己的路,忘记了一直在走的路,忘记了一直要爬的山。

从来没有“更好的路”,只有一条路,就是你选择的那条路,当我勇敢的走上这一条路,我就要坚持的走下去。为梦想心动,为自己执着。

别回头,莫转身,昨天再好也是曾经,在这条路上,请一直走下去,走下去,前面便是季季繁花。

  

甜蜜的羁绊

ACCAQ1542 邹雪晴

如果说《白夜行》是在地狱中行走,只能以头顶上微弱的星光来温暖自己的旅程的话,那么《解忧杂货店》就是在晴好的日子里泛舟湖上的美好时光,那些看起来似乎毫无关联的细节:被风吹皱的水面、远处不知名的野花传来的淡淡香气、清澈的水底下轻轻舞动的水草,还有错船而过时陌生人微微颔首的微笑,都是组成这个幸福画面的必备元素,也是不能轻易舍弃的羁绊,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一样。

翔太、敦也、幸平,他们三个人对这个不公的世界充满了愤怒和抵触的情绪,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感啊,曾经的我们,都或多或少是这么看待这个世界的吧,甚至有的人现在还陷在这种情绪中不能自拔。总有那么一些日子,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是失焦的,虽然不像火影里的鸣人和我爱罗,是因为没有亲人、不被认可而带来的失落和孤寂,但是我们感受到的孤寂并不会因此少了半分。因为不被人需要而找不到存在感,因为力量太小而无能为力的挫败感逼得我们要发狂,所以我们拼命地想抓住一些什么,来确定我们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一些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是谁的羁绊。

曾几何时,我认为所有的羁绊都是沉重的负担,我曾经幻想过要是我是个孤儿,没有人管我我该多么的自由。浪矢爷爷曾经和他的儿子说,“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就像抛硬币一样,把硬币抛到空中的时候,也是有了选择的时候。他们只是迷途的羔羊,手中都有地图,却没有去看,或是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回信的人只要点出他们的羁绊所在,他们就知道该如何走下去。但是敦也他们三个人则是一张白纸,因为没有羁绊,所以即使想决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里。

“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任何人都会不知所措。可是换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这是浪矢爷爷最后回复的一封咨询信,是给未来这三位接班人的信。经由这封信,他们也终于厘清了自己身上隐形的羁绊,并且心甘情愿地背负起这甜蜜的负担——为所有需要自己的、相信自己的人去努力,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就要努力证明自己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变成会令别人需要和相信的存在,我想这就是他们所选择的路。

  

与你相遇山水江南

注会Q1543 肖艳

喜欢这样的生活,淡淡的,梦一般恬静,水一般柔情;喜欢这样的日子,素雅洁净,轻若风,悠若云。喜欢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悄悄背上行囊去远方——烟雨江南,那如梦如幻的地方,有远山如黛,小桥流水,还有明媚笑颜的你。

你是三月的暖,总是明媚欢颜,你是四月的花香,总与清风缠绵,你眉眼间的舒展,带着春的气息,你轻盈的脚步,给我满心期许。我用一枝画笔,将春的姹紫嫣红写满,只因你我能在芬芳的春季里相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绿树红花,远山如黛。细雨蒙蒙弥漫着诗意的情怀;清风柔柔缠绵着几许浪漫,最美不过人间芳菲四月天。指尖的光阴,伴着季节的暖,将心事成茧。我怀抱着岁月的素笺,以清风执笔,细雨为墨,为你写一树桃红梨白,那深藏在心中的念,婉约了谁的心事?润了谁的眼?

梧桐兼细雨,柳丝舞清风,那丝丝细雨,氲开多少花事如梦;那柔柔清风,吹过多少草长莺飞的传说。西子湖畔的雷锋塔下,谁为情千年等一回?那翩飞在花间的蝴蝶,可是几世轮回的姻缘?

我多想,掬一捧西湖的水,为你洗去倦容;我多想,握一抹春日阳光,暖你凉薄;我多想,与你行扁舟,赏翠柳,一世白头;我多想,与你醉饮红尘,相依相随,吟就一场死生阔契;我多想,幻化成蝶栖君肩,日日为你起舞;我多想,与你在油纸伞下,细数江南古老的石阶,拥有一段细水长流的光阴。此生,我用年华作笔,许你一世欢颜;我用岁月做笺,许你一生温暖,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总想为你写首诗,写春天的青山绿水小桥人家,写江南的烟雨朦胧风景如画,写高山流水遇知音,写清风绕肩共语流年,多想铺一纸素笺,将所有的懂得都洋溢在字里行间。懂得,是山间的一抺绿,是花丛中的一缕暗香,有着初见的惊艳,相知的默契,懂你,无须多言如山间溪水,通透而美好,一切,只流淌在彼此心间。若可,请你住进我的文字中,纵然尘世多喧嚣,我许你一份安静,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你在我心里,从未曾远离,我的生命因此而不再孤单。

素色年华里,展一卷心瓣,绽一世书香,拈一指流年,守一份安然,指尖温婉一份岁月静好,茶韵氤氲一眸低眉浅笑,心,永远微笑向暖。



这一期心理期刊就告一段落啦,欢迎大家踊跃向本期刊投稿,优秀作品会刊登在期刊《独奏心声》上供大家欣赏噢,下一期内容更加精彩,敬请期待。